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激光清洗行业启动国标制定 计划明年下半年发布 又一千亿市场即将爆发

《科创板日报》4月20日讯(记者 郑玮)受制于标准问题,激光清洗行业一直野蛮生长。4月20日,激光表面清洗技术国标启动会在武汉召开,航空工业综合所为此次国标制定的牵头单位。该所一级专家王西昌表示,标准预计明年下半年完成发布,将填补国内空白,规范行业良性发展。

数据显示,仅国内激光清洗市场潜在需求超过600亿,全球需求在1000亿以上。

“激光绿色清洗可以成为每一个车间的标配,未来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,大到航空航天,小到家庭民用,有很大的想象空间。”参与标准制定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、博导王春明介绍。


相较传统清洗 效率可提升20倍

激光清洗的原理在于高能量密度、短脉冲激光照射下,工件表面的污染物瞬间气化、蒸发、振动剥落,相对于传统的清洗技术,激光清洗可实现基材不发热、无损伤。

王春明介绍,目前,激光清洗有三大市场:一是替代现有工业清洗(化学清洗与超声波),规模在1000亿以上,至少30%可以用激光清洗来替代,约300亿;二是替代人工打磨,可成为每一个制造车间的标配,约100亿;三是新开发应用领域:如文物清洗、建筑物清洗、街道清洗、家用等,约200亿。

“我们城轨的激光清洗应用量已经达到了2000辆左右”中车南京浦镇有限公司工艺主管金文涛介绍,公司从2018年开始使用激光清洗技术,相对于人工清洗,激光清洗让下游企业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。

王春明认为,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,要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,使用激光清洗正好替代人工打磨,既提高效率、提高打磨质量与精度又能减少噪音污染、降低劳动强度、改善车间工作环境,将成为智能制造车间标配。

实现进口替代 价格已降五成以上

千亿蓝海下,国内激光清洗的行业格局并未成型。

王春明介绍,目前,国内以武汉翔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团队研发力量居前,整个行业因没有规范,发展比较缓慢;国际上则被少数几家国外公司垄断,如德国CleanLASER公司、法国Quantel公司等。

翔明激光副总经理王军介绍,目前公司的激光清洗产品已经量产,随着市场的打开,公司近几年营收增速均在100%以上,公司营收目标预计为5000万至1个亿规模,部分产品已投放到中车、上海航天等大客户企业。

如今,以翔明激光为龙头的激光清洗行业已实现进口替代,并促使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下降。

“激光清洗标准设备按照规格不同,从几万到一两百万都有,而非标设备则实现成套自动化。”王春明介绍,在同等产品性能下,国内产品可以做到为进口产品价格的40-60%。

除开技术和成本优势,王春明还认为,及时、完备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也是国内企业的一大优势,但目前,国内并未形成真正工业化产品,仅少量试用。

“在前几年,国外激光清洗至少要贵出一倍以上。”王军介绍,2015年之前,基本没有国产激光清洗产品,现在,部分国内产品价格甚至可以做到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。因产品价格昂贵,激光清洗行业此前也长期停留在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等高端产业上,模具和钢构生产的使用有限。

金文涛表示,作为激光清洗应用企业,一直呼吁行业专业认证标准的出台,国标制定后,企业一方面可以确定产品的可靠性,另一方面,在下游客户问询时,公司也可以出具相应凭据。

“一旦国标体系建立,在国际标准缺失的情况下,还有助于推动国家在国际标准方面的话语权。 ”王军认为,从国家战略层面考量,激光清洗国标的制定也是应有之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