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先生离开的时候一定很欣慰。他的一生,为民族的复兴,国家的强盛,人类的进步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杨先生在他快满九十岁的时候写下这样一首诗,我把它翻译成中文如下:
On Reaching Age Ninety
九十抒怀
Mine has been
我的一生是
A promising life,fully fulfilled,
沐光而行的一生,
如斯如愿;
A dedicated life,with purpose and principle,
理想奉献的一生,
不屈不折;
A happy life,with no remorse or resentment,
幸福圆满的一生,
无怨无悔。
And a long life……
福寿绵长……
Traversed in deep gratitude.
深深地感恩。
是的,他的一生,是有理想,有奋斗,有责任,有担当,有幸福,有感恩的一生。有他多年的陪伴,我何其有幸!
就如《小王子》所讲的,我相信,每当夜晚我们仰望星空时,杨先生会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,对着我们微笑。我们永远可以从他那里找到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的力量。
(翁帆)
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10月19日 04版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光明日报北京10月18日电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,中国科学院院士,清华大学教授、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103岁。
杨振宁,汉族,1922年10月出生于安徽合肥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。194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。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,后在美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。1997年起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(现名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)名誉主任(名誉院长),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。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,之后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,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。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-米尔斯规范场论,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。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,并于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。他提出了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“杨-巴克斯特方程”,开辟了统计物理和量子群等物理和数学研究的新方向。他在粒子物理、场论、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多个领域取得诸多成就,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回国20多年来,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任教,在培养和延揽人才、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。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10月19日 04版)